您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> 警钟长鸣·一日三省 > 正家风家教 树清风正气 > 正文

永远的老阿姨——龚全珍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|发布时间:2023-9-8

永远的老阿姨

悼念全国道德模范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“最美奋斗者”称号获得者龚全珍

9月2日,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“最美奋斗者”称号获得者龚全珍与世长辞,顿时,悲痛、哀悼、追思之情在江西萍乡全城弥漫开来。

上世纪50年代,龚全珍随甘祖昌回家乡莲花县务农,长期从事乡村教育工作。离休后,她积极扶贫助学,服务社区,把余生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。

9月7日上午,萍乡干部群众自发走上街头,送别龚全珍,大家手持菊花、神情哀切。送别的队伍如长龙蜿蜒,大家齐声高喊:老阿姨一路走好!道路两侧的条幅上写着“龚奶奶,我们永远怀念您”,诉说着大家对龚老的敬意与思念。

正如一位网友所言,“她就是一束光,照亮着生命的角落,温暖着人们的内心”。在萍乡人心中,“老阿姨”龚全珍一直在身边,从未离去。

“把红色家风传承下去”

尽管知道年近百岁的母亲总有一天会离去,但母亲的去世依然给了甘公荣沉重的打击。几日来,甘祖昌、龚全珍的三女儿甘公荣一直在殡仪馆守着母亲。母亲一点一滴的往事经常浮现在她的脑海。

在甘公荣的记忆中,母亲总是那样温和而坚定。龚全珍从不以将军夫人自居,更喜欢别人叫她“龚老师”。教书的那些年里,龚全珍以校为家,俨然一位“周末妈妈”,家里大小的事,几乎由甘祖昌包了。

龚全珍总是教育子孙后代,要跟她一起去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。“这种精神,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。”

甘公荣的儿媳贺娟回忆说,“我和外婆生活了15年,外婆的影响无处不在。外婆常说党和国家给了她莫大的荣誉,她做的远远不够,总想着能再帮别人做些什么。”

在外婆的影响下,贺娟加入了龚全珍志愿者协会,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也尽自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,把龚全珍的精神传承下去。

2013年,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,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成立,并申请到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,在全县建立了10个“童伴母亲”项目点。甘公荣帮着母亲负责基金会的管理,如今,该基金会逐渐发展壮大,已惠及群众近千人。

甘公荣是龚全珍红莲初心宣讲团的主要成员,在她的记忆里,母亲做事认真,对宣讲内容把握得非常严格。宣讲团主要宣讲红色故事、家风传承故事等,母亲要求每一个人物、每一个事件、每一个数据都要真实,绝不能想当然,更不能随意臆造。有一次宣讲,涉及甘祖昌修建快省陂水利工程的日期,母亲花费了三天时间在日记里查找到,才确定下来。

前几年,龚全珍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做宣讲工作,甘公荣义无反顾地接过“接力棒”,并带着儿子金锋、儿媳贺娟一起加入龚全珍红莲初心宣讲团。

每次宣讲归来,甘公荣都学着母亲的做法,和孩子们仔细复盘宣讲过程。有时一个数据、一句表述,甚至一个语气词或手势,甘公荣都要和他们一一探讨、打磨。

“如今母亲离我而去,我要继承父母的精神,把红色家风传承下去……”甘公荣说。

“她是真正的共产党员”

作为龚全珍的本家孙辈,几天来,甘海一直在殡仪馆参与组织吊唁。

甘海小时候就受到甘祖昌、龚全珍的关心和教导,甘祖昌和龚全珍夫妇工作、生活的点滴,年少的甘海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中。前些年,甘海在《江西政协报》发表长篇通讯《我所认识的将军爷爷和龚奶奶》,详细记叙了在甘祖昌爷爷和龚全珍奶奶身边接受的革命传统教育。

甘海回忆,小时候每年春节,都会随父亲向甘祖昌爷爷和龚全珍奶奶拜年。每次去甘祖昌爷爷家里,甘爷爷和龚奶奶总是很和蔼,见他们来了,就起身招呼他们一起吃饭。

甘海记得将军爷爷家就是一栋普通的农村住房,餐桌上摆放着四个大碗,与其他农家无二,这让甘海很是诧异。将军爷爷家的伙食,怎么会和自己这样的普通农家一样呢?甘祖昌当时每个月的工资就有300多元,后来才知道,他的工资收入大都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。

三十多年前,龚全珍是第一任县关工委主任。如今,甘海接过了龚全珍手中的“接力棒”。

在历届县关工委的有力推动下,如今,全县各乡镇均设有奖学助学基金,奖励成绩优秀学子,资助贫困学生,奖励优秀教师,营造尊师重教、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。

县委宣传部干部贺治斌20多年来多次跟踪报道过龚全珍的事迹。提起“老阿姨”的点点滴滴,他也感触颇深。“她经常自己坐班车去乡下作报告讲座。包里总是带着几个馒头和一瓶温开水。在乡下学校做完报告,赶不回来吃午饭,她就吃自带的干粮,不让学校招待吃饭,她是真正的共产党员。”龚全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接触过她的每一个人。

闪石乡党委副书记谢小勇,先后在县政协办、县人大办工作过,多次近距离接触过龚全珍。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在县两会开闭幕式时,好几次龚全珍都是步行,不要接送,而且常常回去吃饭。在吊唁现场,他动情地说道:“传承是最好的怀念。今天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老阿姨,缅怀她一生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,缅怀她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高尚品格。”

在莲花县,龚全珍的精神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。2011年,琴亭镇金城社区建立第一个龚全珍工作室,搭建起一个集党员教育、志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党员活动阵地。如今,全县162个村社区、24个部门单位共建立了186个龚全珍工作室,龚全珍工作室成为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。

“她永远是我的师德楷模”

就职于萍乡市第三中学的教师彭艳峰曾受过龚全珍的资助,今年,她获得江西省中小学“最美班主任”称号。

“十几年来,我虽然获得了一些荣誉,但是如果用龚奶奶的标准来衡量,我还差得很远很远。不过,我会用心学、用心教,向奶奶看齐。奶奶始终在激励着我,要学为人师,以身示范,我将把奶奶传递给我的精神力量全部传递给学生们!” 

早在1994年,彭艳峰一家就认识了龚全珍。

那时,龚全珍住在莲花县民政局幸福院。幸福院旁边有一所小学,小学生放学了,就跑到幸福院里来玩。曾经从事教育工作的龚全珍十分喜欢孩子们,她热心帮助他们,关心他们的成长,来幸福院玩的小朋友,都亲切地喊她“奶奶”。

一天,彭艳峰胆怯地走进幸福院。她的母亲身患残疾,没有工作,家境窘迫。龚全珍知道后,主动伸出援手。送书包、文具,送资金、辅导学习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,一次次,龚全珍帮彭艳峰一家渡过难关。受到龚奶奶的教导,彭艳峰从小就坚定追寻龚奶奶的足迹,立志当一名好老师。2007年大学毕业后,彭艳峰终于梦想成真,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。

同时获得江西省中小学“最美班主任”称号的还有莲花县琴亭镇城北小学的陈芬媛。

陈芬媛和甘将军、老阿姨同饮一江水,听着将军的故事长大。在坊楼中学上学时,龚全珍的事迹便深深地印在她心里。

2002年,陈芬媛读到一篇关于龚全珍扶贫助学的新闻稿。当时,教师的工资待遇不高,县里教师队伍流失严重。

看完文章后,陈芬媛深受触动,毅然决定改行转岗当教师。一年多后,她终于拿到了教师资格证,也成为一名教师。

2007年,当时全省唯一的扶贫助孤试点工程“德仁苑”(后更名为“警毓楼”)在城北小学实施。

龚全珍是“德仁苑”的编外辅导员。她经常来到学校,询问孩子们的生活、学习、思想情况,自费购买文具、书籍送给孩子们,还给孩子们讲故事、一起做游戏,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。

得知陈芬媛从公务员转为老师,龚全珍连连称赞。龚全珍不时地鼓励她要在教育教学中坚持“信心、爱心、恒心”,并说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用心教的老师”。

“莲花县之所以能够呈现出小县办大教育的景象,离不开甘将军、老阿姨精神的传承和弘扬。如今老阿姨不在了,但是她永远是我的师德楷模,是我的指路明灯。”陈芬媛说道。

“龚妈妈教会了我怎么做人”

悼念厅里,今年69岁的刘金娇泣不成声,她那一声声“妈妈”,让许多前来吊唁的人潸然泪下。

刘金娇8岁丧母,在龚全珍的帮助下才完成了学业。

刘金娇说,小时候因为经常吃不饱饭,她早上走到学校后,总是饥饿难耐,忍不住将备好的午餐提前吃掉,到了中午就没吃的了。龚全珍见她没有午饭,就把自己的那份饭分一大半给她。没有文具,龚全珍为她添置新的;衣鞋破了,龚全珍就给她缝补。对她这样孤苦的山村里的孩子,龚全珍是既当老师,又当妈妈。龚全珍当老师,改善的不仅是孩子们的物质条件,更改造了他们的思想。18岁,刘金娇就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,后来在沿背村当了30多年妇女主任。

儿时的刘金娇看到龚全珍每天记日记,工作后也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:哪家房屋漏水、哪里的路坑洼不平、哪家的留守老人需要照顾……记事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全村400多户人家的急难愁盼。

2018年夏日,刘金娇在南陂中小学参加龚全珍师德事迹座谈会。在座谈会上,刘金娇终于动情地喊了一声“龚妈妈”。多年的深厚感情就浓缩在这三个字中。

“龚妈妈教会了我怎么做人。可是我无法报答她。我只有追寻龚妈妈的足迹,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,以此相报。”刘金娇又一次哽咽。

2016年,龚全珍一家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。2018年,刘金娇家庭获评江西省最美家庭称号。刘金娇认为,这正是对龚妈妈精神的传承。

“初心在阿姨不老,正气留风范长存。”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挽联中的一副,也是对老阿姨龚全珍初心不改、永葆本色、淡泊名利、无私奉献的一生的评价。

老阿姨,一路走好。(作者:刘新龙 李小斌 江西省萍乡市纪委监委、莲花县纪委监委供稿)

 



  下一篇: 忧国忘家——东汉名将来歙的家风故事


  上一篇: 聆听总书记谈家风

中国共产党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中国纪检监察报  中国甘肃网 甘肃纪检监察网
Copyright © 2020-2021 甘南纪检监察网 版权所有
主办单位:中共甘南藏族自治州纪律检查委员会 甘南藏族自治州监察委员会
 地址: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州委大院  邮政编码:747000  备案号: 甘公网安备 62300102000092号